中国网财经7月19日讯(记者 段思琦)日前,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近期对北京流通领域销售家具类商品的质量抽检结果,抽检结果发现有11款家具产品不合格,包括无印良品、IKEA(宜家)在内的品牌家具均发现了不合格产品。
其中,“无印良品”的不合格产品占据了半数以上——共有6款产品不合格,有5款家具产品的问题在于货不对板——“标称的主材和实际检测的不符”:一款“榉木衣架”标称主要材质为“榉木实木”,实际材质是“水青冈”;一款“胡桃木实木椅”,标称主要材质为“胡桃木”,实际材质是“黑核桃”;一款客厅餐厅两用沙发椅,标称主要材质为“胡桃木”,实际材质是“胶合板”;一款边桌台,标称主要材质为“胡桃木”,实际材质是“黑核桃”;一款组合式木架,标称主要材质为“白橡木”,实际材质是“纤维板”。此外,还有一款家具的主要问题是“耐磨性”不合格。
货不对板 公司回应称“错在店铺标注错误”
无印良品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有问题的家具目前已经停止销售,线上线下都已下架。其他没有报道的商品都是没有问题的,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标注“胡桃木”的产品,本身是没有质量问题,不合格的是另外的产品;关于使用胶合板、纤维板的报道,是因为店铺的标注错误,但是说明书介绍的材质是与实物一致准确的。消费者如果已购入上述产品可以去门店退换,具体退换问题可咨询当时购买店铺。
除此之外,标称“宜家瑞典有限公司境内授权代理机构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款产品,包括一款储物组合(儿童柜)和一款储物组合(儿童衣柜)被检出孔及间隙不合格。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该局已对不合格商品的销售者依据《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同时督促全市销售者做好相同生产者相同型号不合格商品的退市工作,对于拒不履行退市的销售者将依法予以查处。公示的不合格商品生产企业和有关经销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主动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18年家具抽查检验不合格名单
7月19日下午,无印良品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关于家具抽检情况说明》的文章,文章称“我公司愿为购买这6款家居对顾客提供退换货服务,对于给各位消费者造成的不便,我们深感抱歉。在收到检测结果后高度关注,同时采取了相关整改措施。”
关于家具抽检情况说明
5年来首次利润下滑 连续降价11次无印良品错在哪里
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划近日发布了最新财报。良品计划销售额在截至5月底的三个月内增长5%至1123.28亿日元,净利润则同比大跌31%至65.94亿日元,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利润下滑,集团表示利润下滑主要受人工费上涨等因素影响。
2019年1季报决算概要分地区情况
财报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达到189.42亿日元,增长2.7%,增速比去年同期的18.1%大幅放缓,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成为无印良品营收倒数第二的市场。业界对于无印良品业绩下滑,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受阻的原因,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讨论。其中,定价策略曾是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最受诟病之处。
实际上,无印良品很早便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做出了反应。
自2014年10月起,无印良品开始下调中国内地市场的产品售价,至今5年间进行了多达11次降价举措。无印良品强调,“新定价”并非单纯降价,而是通过自身的调整,降低进口关税,使产品更具性价比,实现中国与日本基本同价。
但事实证明,接连11次降价没有对业绩带来明显的提振,反而稀释了品牌价值。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在社会心理学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当消费者从最开始没有养成一些品牌的购买习惯,那么之后也很难因为仅仅低价而去购买。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如今拥有的选择很多。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消费者的理性不仅是对价格的理性,更是对品质和生活的苛刻追求。盲目的降价不仅无法带来后继动力,还会损伤市场的信任。相较于攻克价格难关,无印良品若早前选择夯实产品和提升品牌定位,赢面或许还更大一些。
无印良品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原意是“没有商标的优质物品”。据国信证券(002736)的研报分析,从欧美及日本的发展经验看,“无logo”趋势往往出现在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的阶段,无印良品就诞生于日本东京首都圈逐步进入人均2.5万美元门槛的时期。而目前中国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均GDP正逐步接近该阶段。这些人群的整体收入水平让人们有了追逐更高品质生活的基础,但面临房价等高昂生活成本,新中等收入群体在消费升级过程中正在追求质感和性价比。
纺织服装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应该说中国市场是无印良品的主要国际市场之一,正因为未来凸显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才有11次的降价行为,但无印良品的降价行为依然无法和本土杂货店品牌形成价格威胁,本土杂货店品牌的快速发展与市场下沉,进一步阻隔无印良品和本土普罗大众的体验距离,让无印良品继续游离于普罗大众市场对于杂货的需求。
“无印良品的商业模式被本土杂货店品牌所模仿,但无印良品对于品牌用户场景产品的构思创意研发是本土品牌无法模仿的,仅仅只是价格驱动的产品系列没有太多品牌与技术含量,只是小商品百货的大集成而已,如果未来无印良品在中国的品牌定位不是曲高和寡,而是真正满足普罗大众的性价比,做好现有市场并加快下沉市场空白覆盖网点布局,无印良品在杂货店品牌当中依然无法撼动。”程伟雄如是说。
行业竞争乏力 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2012年至今无印良品在中国高速增长,2011年时仅有36家店, 2018年时,包括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在内的中国市场,无印良品的门店数已达到293家,截至2019年5月最新季报显示,门店数量已上升到324家,同时预计2020年2月门店数量将增加到359家。在中国和日本的领头下,无印良品在东亚地区的业绩不断增长。
不过,伴随扩张,以及消费者对性价比要求愈加苛刻,无印良品在中国近两年的发展亦开始不断出现瓶颈。
当主打高品质和性价比的品牌出现质量事故时,便无异于动摇了根基。
2017年,“3·15”曝光无印良品部分产品来自日本核辐射地区。
2018年9月,无印良品北京巴沟华联店在北京工商局海淀分局日常抽样检测时不配合,且多款销售产品未登记,甚至有清除后台记录的行为。
2019年1月,无印良品榛子燕麦饼干被测出含有致癌物。
2019年2月,瓶装“天然水”与“矿泉气泡水”被发现潜在致癌物含量超标,召回59万瓶。
2019年4月,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交了召回计划,召回部分进口绘画用笔记本和不锈钢尺。因绘画用笔记本的纸张亮度(白度)过高,不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相关规定,长期接触亮度(白度)过高的纸张,可能会造成使用者眼睛疲劳。不锈钢尺的可触及边角有锐利尖端,不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相关规定,在使用中可能会划伤消费者,存在安全隐患。
表面高速扩张之下却频频发生产品质量问题的无印良品,未来还能走多远?